古人为何赞美长岛海参?长岛海参有何独到之处!海参自古有之,“东溟千里,海错缤纷,其中宝物,名曰海参。”这首很难考证的《海参赋》,开始重笔墨推崇海参。清代才子纪晓岚著文<长岛海参馆记>盛赞长岛海参:“海参如阶,亦有品级,自秦汉始,长岛产参屡为历朝贡品,谓之上品,民间鲜得一尝。”
真正食用海参的文献记录,可追溯到三国时期。吴国莹的《临海水土异物志》记载:“土肉如小儿臀大,长五寸中有腹,无口目,有三十足,炙食”,其中“土肉”就是指海参。在烹饪技术不发达的当时,也就是烤着吃。或是因为不能领略海参真正的美味,所以起了一个很接地气的名字——“土肉”。
明代开始,海参成为宫廷佳肴,海参的营养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识。最先对海参烹饪进行详细描述的是《明宫史•饮食好尚》,书中说:“先帝(朱元璋)最喜欢用海参、鳆鱼、鲨鱼筋(鱼翅)。”
到清朝,海参成为各类筵席的首位名菜。葱烧海参广泛出现记载,则见于《清稗类钞•饮食类》,在论述京城酒楼名馔时,常提“福兴居、义胜居、广和居之葱烧海参”。
再到近代,鲁菜多推崇海参,葱烧海参也是鲁菜的代表菜品之一。精挑细选的山东章丘大葱,再配上烟台长岛的野生刺参,高营养的同时也保证了口感和肉质更符合现代人的喜欢。
赵学敏《本草纲目拾遗》的记载,“海参辽产者佳,吴、浙、闽、粤者肥大无味”。 “海参亦出登州海中,与辽东接壤,所产海参亦佳”。又记:“福山陈良翰云:海参生北海者佳,为天下第一。”
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在《梅村集》卷十曾云:“海参,产登莱海中。”并为此专门写下一首著名的《咏长岛海参》诗,诗云:“预使井汤洗,迟才入鼎铛。禁犹宽北海,馔可佐南烹。莫辨虫鱼族,休疑草木名。但将滋味补,勿药养余生。”
长岛海域自古到今栖息着大量珍贵的天然海洋生物资源。长岛海域水质为国家一级标准,岛上完全杜绝了人为的污染,这种优势在全国其他地方绝无仅有,从而保证了海珍产品的纯正和健康。故而长岛刺参营养价值远胜于其他地区海参。
多多岛纯野生海参
多多岛—长岛纯野生海参,因为纯度高,我们一斤都有50-100头的规格,折合到每支海参的价格反而不高。源自长岛20米以上深海海域,六年以上野生参龄,没有任何添加,坚持古法自然晾晒,只为还原长岛纯野生海参最纯甄的品质。
多多岛纯野生海参泡发后效果(上图),参刺粗壮,呈晶莹剔透的特点明显,海参肉质肥厚,咬劲十足,自然是养殖海参所不能比拟的。这个品质的海参,不管是家里老人吃,还是给孩子吃,既营养又放心。
野生海参鉴别,添加海哥微信893113689,海参问题,有问必答。